程序老兵王东临:厚积薄发云时代

“我不怕没钱,不怕独处,不怕变丑,不怕伤残,只要脑子还能思考就行。我怕变傻,因为想象不出来变傻了,该怎么办?”

书生公司创始人王东临的这番话初听起来,让人感觉有些突兀,但品味他那让许多人觉得比较高远的理想,即要“通过技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那就很好理解了。让他15岁就上大学的大脑显然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最重要的资本。

“牛顿、爱因斯坦、诺贝尔、爱迪生等这些人物,是我所崇敬的。而在世的科技界人物中,谷歌的创始人勉强可以列进上面的清单中,因为他们用科学与技术改变了世界。” 他说。

15岁就上大学,爱好哲学

“从小,我在智力上,都是‘碾压’别人的。”

王东临,贵州人,1969年出生,6岁刚开始上学时,就已经能读那个年头可从中获得很多新思维的《参考消息》。当时,小学是五年制,他只用了三年读完。

少年王东临

进入中学后,他参加了9次全国、省、市级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和棋类比赛,获奖一堆,其中包括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用今天的话,那就是“拿奖拿到手软。”

1985年,15岁的王东临获得了保送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少年班的机会。他已是高三应届毕业生,不愿意上少年班,于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假若他上了那个少年班, 他将会与那个曾在华为发展史上名噪一时的李一男同班。在当年,少年班毕业生的光环应该会给这些被认为是“天纵英才”的少年们带来额外的机遇加持。放弃了这个机会,可能会给比同龄人早毕业数年的王东临带去更多的人生磨炼,我们后面会看到这一点。

“社会的法则和自然的法则一样,总是嫩苗多于成材的树木,鱼苗多于长成的大鱼:有多少可以成器之才像种子落在岩石之上,枯死埋没了。”这是作家巴尔扎克的一段话。

当时成绩非常好的王东临随之进行了第二个、今天看来又是个值得品味的选择:他放弃了报考清华、北大,而接受了南开大学的保送机会,因为保送生可以选专业。当时清华、北大对边远的贵州招生名额少,关键是不招计算机专业,而他非常想上计算机专业。而事实上,大学期间他的所有计算机课全部免修,几乎全系所有的同学都找他帮忙改过程序。有媒体称:“读书的时候,他用5行Fortran语句编出万年历,这一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回忆起当年去上学时的情景,他说第一次坐火车的48小时硬座体验让他至今难忘:“上车后的第一站就是24小时以后,你旁边座位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无可逃避地亲密接触一天一夜。”他还回忆起当年春运时的情景,“车厢塞满人,列车员进不来,座位底下、行李架上和厕所里都是人。”

他是南开大学当年年纪最小的学生。在班里,他身高差不多是最矮的一个,但他却是篮球队绝对主力。

上学期间,他所崇拜的偶像名单中,除爱因斯坦、牛顿等科学家外,还增加了集哲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罗素。逻辑学成为他的“最爱”。后来,他的《关于逻辑的几个问题》一文曾发表到国家一级刊物《哲学研究▪逻辑学专刊》上,他还长期担任北大哲学系研究生会会刊的编委会主任一职,亲自审阅把关每一篇稿件。“讨论,辩论,甚至争论都要讲逻辑”的理念,后来也被他延续到微信时代的老友群里。而谈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话题时,他会认真而又热烈地参与。

当年毕业时,同学间留言,王东临写下的是“实事求是”,当时有同学笑话他“装”。2019年的一天,在他被问及自己的座右铭时,他回答:“现在看,好像还是这句话:实事求是。”

这时的他对八十年代充满了美好的印象,认为那是“一个有理想的年代”,如果可以做时空选择的话,他愿意重现在那个时代。

碰壁于中关村门脸房

“他是想招你做销售呢”。多年以后,用友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薛峰给王东临解惑,解释为啥当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在他求职时,不问他的编程能力,而关注他有无财经背景。

大学毕业后,还不到20岁的王东临抱着“中国的硅谷在中关村”的朴实想法,放弃了学校给他的分配工作的机会儿,自己到中关村找工作。

清秀,带着一脸稚气的他,推开一个又一个门脸,一家挨一家地询问有没有需要做研发的程序员。没人告诉不谙世事的他:这些门脸儿只用来销售,无涉研发。在用友的门市部里,用友联合创始人吴铁和他相逢,对方问了他几个问题,以他没有财务背景而把他打发走。

青年王东临

一番辗转,王东临被长城集团聘请了过去,从事桌面出版的产品研发,很快成绩斐然。当时桌面出版领域的龙头老大是方正集团,王东临却不服他们,他说:“自从王选、肖建国离开技术一线后,方正所有做技术的人都是我的后辈”。向头号对手挑战,此后也成了王东临的习惯,这个对手名单中最大、最历久弥新的一个就是微软。

“我的目标是成为第一。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第一。我不是说我能做到,也不是说我应该是,我只是在说我喜欢。”这是维亚康姆集团创始人萨默•雷石东的一段话。

就技术研发水平而言,王东临自认为是高手,当时的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作为研发骨干,他开发的长城笔神919不仅仅在国内屡屡获奖,还蝉联了新加坡规模最大的计算机展览COMTEC’91和92两年的普通应用组的最佳软件奖。两年以后,年仅23岁的他晋升为公司软件开发部门的主管。

虽然长城笔神919技术水准很高,但作为先来者的方正在出版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无法撼动。销售上不去,只能让王东临牵头的研发团队徒唤奈何。

心力交瘁之余,他提出了辞呈。他选择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为有需求的客户编写软件。那个年代流行“下岗”一词,他被人调侃为“下岗程序员”。显然对这个称呼有些抵触情绪,他辩解:“我并没有失业,我只是做了自由职业者,能挣钱,而且那一年里我的身价是10万,在当时,这个身价虽然比那些电影明星、歌星的要低,但与那些中关村里的程序员相比,算是较高的了。”

在这段时间里,他接触到了一些对软件质量要求很严格,甚至苛刻的金融机构的客户,显然,金融机构对软件开发质量要求高是很容易理解的。王东临的“手艺”很快就得到客户的认可,他后来说:“当你有了独门绝技,别人也只能用你的。否则,像我这样不会喝酒、不擅交际的人,那生意没法做。”

口碑有了,客户有了,王东临开始准备创业了。

怼上微软的书生

2001年的一个周末,王东临和时任搜狐高级副总裁、当时著名的海归人士陈一舟在一个朋友家聚会。 当时,主人家养着一缸金鱼, 陈一舟向女主人请教:“你们家鱼喝什么水,吃什么食?”对方回答:“每天换换自来水,有空喂喂碎饼干!”

“不会吧,不会吧?”陈一舟大感惊讶,不相信,并追问,“果真就靠自来水和碎饼干?我们家的鱼,怎么就不行呢?”

王东临插嘴打趣:“这缸里的金鱼是‘土鳖鱼’,你们家的热带鱼是‘海龟鱼’,‘土鳖鱼’在恶劣的生长环境里,生存能力比‘海龟鱼’要强些呗。”屋里,爆出笑声一片。

当时,王东临被圈内人士认为是典型的“土鳖”代表,是靠着辛苦写代码而起家的创业者。

品味完上面这个故事,我们把镜头回拉一下:

1996年,王东临在北京成立了书生公司。

跟随他多年的一位员工这样评价:他有远见卓识,但却让书生公司选择了一条艰辛之路:挑战与研发IT核心领域的技术,所以这条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因此,没有多少人愿意走这条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进卖出的赢利来得更快,更直接也更轻松,所以许多中关村的IT企业至今也只是个名义上的高科技企业。即使拥有自主产品的不少国内企业也只是停留在应用层面的简单开发。相比起来,直指IT核心技术的开发需要更多的勇气、耐力和市场前瞻性。

王东临在同事眼中,“绝对是个工作狂,自己说每天睡五、六个小时,其实,这个标准也够戗。”有媒体报道:“每周工作100小时,24点以前不下班,他既像个管理者,又像个程序员,粘在网上不罢休。”

“没人干的,别人干了没干好的,或者不愿意干的活,当老板的都得自己干”。王东临曾这样自我解嘲。

创业维艰,没有多少在中关村奔波的创业者不辛苦。但这些辛苦能“砸”出响的不多,王东临和他的书生却在业内惹出不小的动静,这就是他当时怼上了软件领域的带头大哥微软。他直言:“我对微软的愤慨来自于其垄断,这对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书生公司在自主的电子文档技术方面卓有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面向国际的UOML文档库标准,该缩写意为非结构化操作置标语言,它是全球第一个针对文档信息处理的操作标准,它为实现不同文档的互操作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王东临说:“业界有一句话,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在这件事上,他显然动了微软的奶酪。

而王东临显然也毫不掩饰:“一个垄断厂商,比如说微软,他如果不支持我们的UOML标准,对不起,你的文件我们都能用,但是我们的文件你微软用不了,这样,商业上的地位就倒过来了,我就不求你了,你要求我了,而且你要实现,只能加入我们的标准委员会,我们才支持你,否则我们将不理你。”

这事发生在2008年前后,在书生与微软博弈的时候,一个更大的席卷IT界的潮流正在酝酿,这就是云计算

云端漫步

云计算这个潮流对微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谷歌小子》的书作者理查德•勃兰特认为微软在进入云计算领域时,其旧有的商业模式与之存在很多不相匹配的地方,“微软的观点是其创始人比尔•盖茨看法的残余,他坚持自己帮助创立的那种旧模式。就像微软帮助自己从计算机核心领域移出主机——包括IBM——一样,微软发现很难完全替换它那更陈旧、更昂贵的模式。IBM面临自我放弃昂贵主机的麻烦,微软也存在从它更加昂贵的个人电脑模式中自我挣脱的麻烦。出售软件是微软的来钱生意。为了与谷歌竞争,微软将不得不学会从软件出租中赚钱,采用Linux等免费或便宜的开放系统,并从在线广告中获得收益,微软在这点上一直不成功。”

理查德的这番话,大约发表于2010年之前。现在来看,微软后续向云计算方向的转型还不错,比其同时代的甲骨文公司要强很多。理查德当时的警示其实不仅仅是给微软的,它应该让当时包括书生公司在内的许多传统的软件厂商也为之一凛。

对于适应云计算这股潮流,王东临曾说了句大白话:“变天了,你还不回家收衣服吗?

2010年,40岁的王东临决定去硅谷发展新事业,“我当时把心态放低,就相当于一个斯坦福学生在硅谷创业。所不同的是,我拿到了种子投资。”

王东临近照

《创世企业》一书的作者安迪•劳曾说过:“除非你准备放弃某些有价值的东西,否则你根本不能真正变革,因为你永远摆脱不了你无法放弃的东西的控制。”

在硅谷,他体味和体会到浓厚的技术味和极客范。 他再度树立起“技术就是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信念。而此前,在国内,他已有一段时间不敢这么讲了,因为当时“很多人,包括我的投资人对我说,中国从来没有一家公司是靠技术驱动成功的,只有靠营销驱动才能成功。你应该像一个商人”。他这样回忆。

王东临近照

硅谷经历还让他认识到整个IT产业在发生巨变,后来他回忆:“到了美国后,发现已经进入到云和移动的时代了,软件公司连最大的巨头微软都一度被边缘化了。于是我就决定转向云计算,从云文档着手,这样可以继承做了十多年的文档技术能力,公司对标Google Docs(后来改名Google Drives),其实就是具有强大文档特征的云存储服务。再后来,2C的云存储服务商业模式没跑通,倒是把存储技术给做通了,就干脆改为用这项技术去服务B端用户了。”说到这里,他自信地强调,“书生的去TCP/IP的分布式系统和分布式共享存储架构,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技术。”

作为一个软件业的老兵,他放下了历史的包袱,全面转型云服务。数年后,王东临认为其转型已见成效,他介绍:“书生云在凤凰创新园承建的全球最大单体数据中心——凤凰大数据中心获得订单 。”

在云时代,他的头号目标仍盯着微软,他认为:“微软在长期被边缘化之后通过更换领导,卸去了过去的包袱,从现代的视角重新审视业务,在它对商业端客户的控制力还没有减退之前,将其导入到云端,获得了新的竞争力。”

面对重装上阵的微软,他表示未来书生仍会挑战这个软件巨人, “书生的YottaChain是要挑战全世界所有中心化存储的霸权的,其中也包括微软的云存储。”

夜未央

2019年5月12日,夜里10点半左右,本文作者在微信上把一些要请他回答的问题发了过去,并说他第二天准备就可以。

后来,接到他回复:“好”,表示要开始准备。我看了一下时间,夜里11点半,我想:这是程序员出身、常常加班到凌晨养成的习惯,在促使他下意识地、不分昼夜地要去迅速地完成手头的每件事吧!

谈到很多与他同时代的老一代中关村人许多人已功成名就,隐退江湖,做逍遥游时,王东临说:“既然还有能力、有机会、有体力,我会继续追逐我的梦想——在世界舞台上,做点改变格局的事。” 书生YottaChain就寄托了他的改变世界的新梦想。

“在人生辽阔的海洋上航行,只有你的心在引导你前进。”语出吉尔伯特的《鲁迪戈尔》。

本文作者老姜,著有《极客:改变世界的创新基因》、《乔布斯和他的对手们》、《雷军: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微软王朝危机》、《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对话新锐CEO》等图书。

相关新闻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