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和科技:既要看研发投入,更要看转化和效益

6月7日,呈和科技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代码688625,上市首日取得了147%的涨幅。然而,仍有声音认为呈和科技的科创属性不足,理由是呈和科技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高。

这个理由成立吗?

(图说:6月7日,呈和科技上市敲锣仪式在上交所新大楼举行)  

“例外条款”不意味降低标准

有媒体报道称,“2018年至2020年,呈和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80.69万元、1579.38万元以及1784.52万元,分别占当期营收的4.21%、4.03%和3.88%,其合计仅有4644.59万元,累计研发费用率仅为4.02%。而根据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一规定,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5%,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6000万元,显然,呈和科技连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1都达不到,因此,其只能依据其它标准上市。”由此,该报道推断呈和科技“科创属性不足”。

这样的推断合理吗?

(图说:呈和科技研发人员在做产品配方实验)

根据中国证监会2020年制定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简称《指引》),企业如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即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如不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但是满足5项例外条款的任意1项,也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

3项常规指标包括:

(1)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

(2)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

(3)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

5项例外条款有:

(1)发行人拥有的核心技术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具有国际领先、引领作用或者对于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2)发行人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或者发行人的核心技术人员作为主要参与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并将相关技术运用于公司主营业务;

(3)发行人独立或者牵头承担与主营业务和核心技术相关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4)发行人依靠核心技术形成的主要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设备、关键产品、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并实现了进口替代;

(5)形成核心技术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合计50项以上。

《指引》指出,这种指标体系的设计在确保科创属性评价过程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同时,又保留了一定的弹性空间,体现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包容性的改革导向。换言之,依据“常规指标”与“例外条款”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指引》表示,5项“例外条款”主要是对《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到科创板发行上市”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是对3项常规指标的进一步补充,在实践中会从严把握。意思很明显,“例外条款”的标准同样很高,而依据“例外条款”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会接受“更严格”的审核。

呈和科技依据“例外条款”申请科创板上市,科创属性到底如何?

呈和业绩好+拥有关键核心技术

呈和科技没有选择“常规指标”申请科创板上市,并不是因为呈和科技完全达不到“常规指标”,有意规避。实际上,呈和科技完全满足“常规指标”三项中的两个,含金量很足:

截至目前,呈和科技共取得国内外发明专利30项,均与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相关。满足“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

2018年至2020年,呈和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30,436.01万元、39,213.26万元和46,026.27万元,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2.97%。满足“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

即使按照2021年4月出台的《指引》修订版,“常规指标”新增加了一条:

“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呈和科技也满足标准:

截至2020年底,呈和科技专职研发人员19人,占全体员工数的11.66%。

换言之,呈和科技虽然研发投入比例或金额没有达到规定的指标,但公司取得的研发成果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完全符合标准。研发目的达到了,虽然投入比例的硬指标低于标准,但并不一定是呈和科技科创属性不足,更可能意味着呈和科技有独特的研发模式。

(图表说明:呈和科技的关键自主技术均实现量产、产生经济效益)

再来看,呈和科技选择的“例外条款”具体内容又是什么。

根据《招股说明书》,呈和科技选择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二第(4)条申请科创板上市,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1)呈和科技的主营产品成核剂与合成水滑石,是生产高性能聚丙烯(PP)与新型聚氯乙烯(PVC)等关键材料所必需的助剂,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和《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动的关键材料,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所鼓励的关键环保助剂产品。

(2)呈和科技的核心产品已逐步实现了进口替代。其中2017-2019年,成核剂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9.52%提升至15.12%,带动同期进口成核剂的国内占有率从81.34%下降至77.94%。而公司的合成水滑石是中国石化唯一指定使用的国产合成水滑石,占中国石化招投标采购比重由2.13%提升至8.30%,并且在中国石油、中海壳牌分别实现了对协和化学DHT-4A合成水滑石的替代。

(图表说明:呈和科技实现进口替代的具体产品)

资料显示,中国的成核剂与合成水滑石市场长期以来进口,进口依存度目前分别为:接近80%和超过90%。呈和科技这样一个高分子材料助剂细分龙头,持续推动着中国关键材料领域的进口替代进程,科创属性还不够吗?

相关新闻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