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鹏:“阳光普惠”助力民营小微企业勇毅前行

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极为复杂严峻。在内外挑战并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尤显重要。光大银行是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一支重要金融力量。岁末收官,光大普惠金融工作呈上了一份高质量的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光大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23.19亿元,较年初增长18.84%,高于全行平均贷款增速9.91个百分点;贷款户数36.59万户,较年初净增5.7万户;不良率1.28%,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新投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全年新投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63个基点。

帮助民营和小微企业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光大银行如何对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直击融资痛点,“阳光普惠”如何为民营小微企业注入金融动力?就上述问题,光大集团、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近日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专访。

光大集团、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

《金融时报》记者:光大银行今年的普惠金融发展受到瞩目,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请问今年光大银行普惠金融工作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晓鹏: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金融业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光大银行始终全力保质保量做好普惠金融工作。发展过程中,光大银行注重提速换挡、增质提效,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积极探索有特色、商业可持续的“阳光普惠”发展路径。

发展普惠金融要“做实普惠金融事业部、做亮阳光普惠品牌、做优科技系统、做严风控机制、做好队伍建设”,通过机制体制调整,解放生产力,催生战斗力。按照“专业部门、专营机构、专家审批”,光大银行注重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下沉服务重心,强化信贷工厂效能,今年新增专营支行至30家。此外,释放政策红利,出台普惠尽职免责办法、定价授权和FTP减点等政策举措,增强“放管服”的能力,培育“敢贷、愿贷、能贷”氛围,调动了普惠发展的积极性、创造力。

直击融资痛点,光大银行持续打造供应链项目优势,逐步形成核心企业、交易平台、政府采购等供应链展业模式。例如,光大银行太原分行将政府采购系统、人行中征平台和光大普惠云系统联通,推出“阳光政采易”线上融资服务平台,解决政府采购小微企业供应商首贷难、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上线半年来,批复金额7亿元,被人民银行总行列入示范项目。其中,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与科创企业共成长,科创型小微企业贷款在分行普惠金融贷款的占比达到1/3;广州分行推出了“中山知识产权贷”、苏州分行“化纤白条”、武汉分行“科保贷”等,这都是光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缩影。

助农扶贫腾飞,光大银行立足“三农”,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支持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前三季度,该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300亿元。携手国家粮食局粮食交易协调中心,推出“光大e粮贷”,通过合同履约贷款、物流运输粮食质押贷款和仓单质押贷款三款产品,全面覆盖粮食交易应用场景,为粮食交易全流程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该项目惠及2.8万户涉农企业,去年处理交易流水金额5000多亿元,粮食去库存1.26亿吨。北京分行下沉金融服务重心,瞄向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结合北京市专项政策推出“农民工工资保函”,既保障农民工工资如期足额发放,又给出优惠费率降低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目前已惠及787家企业、近8万多农民工,5亿多元保函。

《金融时报》记者:借助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是目前业内共识,请问在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光大银行有何实践?

李晓鹏: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悄然改造着银行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机制,成为驱动银行发展的新动力。光大银行坚持“敏捷、科技、生态”战略转型,加快盘活数据资源、流量场景等生产要素,积极向资源配置精准化、服务渠道一体化、业务流程自动化、风险管理智慧化迈进,努力培育普惠金融“合作共享、创新共荣、生态共赢”的核心竞争力。

做好平台系统,光大银行创建“阳光普惠云”系统,一举打破公私壁垒,打通服务B端产业链、C端消费服务以及G端政务民生,加快线上产品创新速度,提升了客户需求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效率。借助“阳光普惠云”,推出一系列场景金融服务,通过对接核心企业系统数据、资金定向支付、核心企业进行连带责任担保或回购担保等形式,积极开发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构建起多层次“金融+渠道+场景”的服务平台,将普惠金融服务以更加可得的方式触达生产生活。目前,已实现青岛、太原、上海、重庆、北京等地市多个项目合作,以高效的数据通道、便捷的操作流程、有效的风险管控,为其项下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4亿多元。

将互联网、大数据和信贷业务有效结合,光大银行推出“阳光e微贷”纯线上化信用贷款,通过分析客户在光大银行的结算及资产信息,让信息不对称、缺少抵质押担保而难以获取贷款的小微企业,在已更新基础信息情况下,短短几分钟即可完成线上贷款全流程。这项业务最大特点是“贷款随时支取,随借随还”,从根本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效率上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上线一年多来,实现投放金额3.5亿元。在此基础上,基于房地产价格数据,今年9月上线“阳光e抵贷”,线上申请、线下抵押、方便快捷,给予客户全新融资体验,上线两个月投放金额2.5亿元。下一阶段,光大银行还会继续优化扩展“光大快贷”产品系列,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

《金融时报》记者:尽管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小微企业的融资现实与实际需求仍有差距。请问面对未来发展,光大银行有何规划?

李晓鹏:面对未来发展,光大银行将不忘初心使命,全面提高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通过“创新产品圈,整合服务圈,发展朋友圈,培育生态圈”,多措并举引金融活水润泽小微企业,在接力新气象、定义新发展、书写新篇章中,奏响阳光普惠最强音。

提高可得性。提升信用类、中长期、制造业、首贷户贷款占比,加强课题研究和业务落实。探索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质押担保,解决轻资产和科创类企业缺少抵押品的融资难题。加快发展银政、银担业务,实行“客户共管、风险共担”。采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拓展供应链融资,实现物流、资金流和现金流“三流合一”管理,降低对普惠金融客户抵质押品的要求。通过打好“组合拳”,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打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肯綮。

破解融资贵。整合银行内部资源,通过内部资金价格调整,综合运用信贷政策优惠,引导成本较低的资金流向小微贷款领域,从源头上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使用成本。积极推行无还本续贷、信用贷款等业务,支持小微企业连续用款需求,通过简化流程降低“倒贷”成本。坚决落实“七不准、四公开”,坚决取消不合理服务收费,切实让小微企业得实惠,坚决打击乱收费、转嫁资金成本、私售搭售、违规放贷等行为。

增强驱动力。将线上智能处理与线下专家审批有机结合,根据信贷业务复杂程度、金额大小等因素构建小微企业贷款分层服务体系。对标准化、小额化的业务,依托产品以线上为主要渠道,推行智能化审批、自主化处理、自动化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在线服务。对金额较大、业务复杂的,依托信贷工厂推行专家审批,促进小微业务审批效率提升。不断完善尽职免责机制,更大力度破除一些基层机构和人员“恐贷症”“惧贷症”,提振发展小微金融的士气和底气。加大奖励约束机制,调节收入结构,让干事创业者得实惠、尝甜头、有奔头。

《金融时报》记者:推动小微金融发展,监管机构提出“两增两控”新目标,请问实现监管达标是否存在困难?

李晓鹏: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光大银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责任,也是坚持主业、回归本源推动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光大银行始终秉承家国情怀,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民营、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百姓民生,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坚决落实“两增两控”监管要求,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同样,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支持经济发展也不是一路畅通。困难谁都有,关键看如何将困难转化为机遇,将压力转换为动力,凝成战斗力,变为生产力。普惠金融难,难在商业可持续,关键要妥善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成本与收益、风险与回报、短期与长远、内部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内生性良好发展。我认为,至少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全面发挥特色优势,全面丰富产品体系,全面强化政策保障。只要一项项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来源:《金融时报》)

相关新闻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